日期:2025-09-21 14:01:44
日期:2025-09-21 14:01:44
前言:
自从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后,他多次公开宣称能在短期内解决俄乌冲突。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他的承诺大相径庭——冲突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向周边地区蔓延的苗头。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在之前的谈判中毫不掩饰对乌克兰丰富矿产资源的觊觎,甚至提出用矿产抵偿此前对乌援助的条件。如今,美乌在矿产合作上有了新进展,但美国这次出的钱,怎么看都像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7500万美元换矿产开采权?
9月17日,乌克兰经济部长奥列克西·索博列夫向媒体透露,美国和乌克兰将各自出资7500万美元,共同成立一个“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这笔资金规模看似不大,却暗藏玄机——它将赋予美国在乌克兰矿产开采等关键项目中的优先参与权。据悉,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负责美方资金的运作,而乌克兰的7500万美元则计划从2023年和2024年的国家预算中分批拨付。索博列夫信心十足地表示:“这笔资金足以启动首批具有示范性的大型投资项目。”
展开剩余72%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协议敲定前,美国代表团还专程考察了基洛夫格勒州的一处钛矿,显然是为后续投资铺路。不过,企业想拿到这笔钱还需耐心等待——基金董事会需先完成管理人招募、银行账户开设及投资准则审批等流程,最早也要到11月底才能开放项目提案提交。索博列夫将这一基金比作“灯塔”,寓意其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跟进。
美国的“以小博大”策略
所谓“灯塔效应”,是指一旦该基金投资某个项目,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将同步提供股权或债权融资,其他国际机构很可能闻风而动。基金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即美乌双方仅在项目获批后按比例注资。例如,一个2000万美元的项目,美国先投1000万,乌克兰再跟投1000万。这一机制被视作美乌资源合作协议的重要突破。
9月3日,基金6名董事会成员已召开首次会议。一周后,DFC代表团便火速赴乌考察,并于9月15日实地调研了一处富含钛、锆、铪的矿区。DFC投资业务高级副总裁马特奥·戈德曼对《基辅独立报》表示:“我们的7500万美元是激活基金、为乌克兰市场引入新机遇的关键。”
从2500万到1.5亿:不断膨胀的野心
事实上,这一合作早有端倪。7月时,乌克兰总理(时任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登科曾透露,基金初始规模仅2500万美元。而4月30日签署的美乌协议已为美国在乌投资铺平道路——涵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甚至国防项目,且未来十年基金收益将全部回流乌克兰经济。
索博列夫进一步披露,美国对锂等关键矿物及天然气项目(包括新气井开发)表现出强烈兴趣。他坦言,扩大天然气开采比新建矿产项目更易见效,后者往往需十年以上才能盈利。不过协议虽赋予美方特权,但乌企仍可自主选择产品买家,无需强制向美方提供优惠条款。斯维里登科在声明中强调:“美方的首笔大额注资展现了盟友的信任与长期承诺,既增强乌克兰安全,也为在乌美企提供保障。”
结语:
选择相信美国的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逐渐看清了对方的真实意图——战争由美国煽动,援助由美国提供,最终却要以本国矿产资源为代价偿还。而对美国而言,尽管攫取了资源,但其全球信誉与霸权形象正加速崩塌。这场交易或许将成为美国影响力衰退的又一注脚,其长远代价恐怕远非几座矿山所能弥补。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股配资网站-股票配资开户网-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