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29 20:38:52
“呜——”在墨黑的夜色里,一列火车缓缓吐着白烟,吭哧吭哧地朝东方驶去。这是一列从丹东开出的列车,车厢里满载着志愿军的战士和干部们,他们隶属于第十九兵团。
兵团司令杨得志正坐在火车内,凝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既激动又有些惆怅。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虎将,他已经很长时间没闻到战场上弥漫的硝烟了,几乎有些“戒断症状”。此时,朝鲜战场的枪火再次点燃,他怎能不兴奋?但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对手,是否能够带好这支部队,他的心里依然充满了忐忑。
火车驶过鸭绿江大桥时,杨得志瞥了一眼身旁的政委李志民,发现他的神色和自己一样沉重。实际上,不仅仅是他们两人,车厢里听着窗外江水奔涌的声音,战士们的内心也如滔天巨浪般翻腾,难以平静。
鸭绿江大桥全长不过一公里多,火车没行驶多久便驶入了朝鲜境内的新义州。然而,随着天色逐渐明亮,空中便响起了美军飞机的轰鸣声。
当时,从朝鲜南部的岛屿到北部的山区,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天空中无处不在美军的飞机身影。朝鲜的蓝天,早已被对手完全掌控。为了有效打击志愿军,美军飞机几乎每天都对志愿军后方发动轰炸。庞大的火车目标显然成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必须得将其摧毁。
展开剩余81%火车进入新义州后不久,敌机便频频在附近出现。伴随着刺耳的轰鸣声,紧接着是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志愿军防空火力严重不足,只能被动忍受美军飞机的肆虐。这让杨得志和他的第十九兵团苦不堪言。火车只能断断续续行驶,而且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夜晚行进。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直到2月17日凌晨才抵达朝鲜定州。
为了规避美军持续不断的轰炸,位于金化前线的彭德怀传来紧急命令:用火车头将载有兵团高层领导的第四节车厢拖入附近的一个山洞,待夜幕降临后再继续行动。
火车驶进山洞后,后方几节满载物资的车厢被分离,运往另一个山洞。山洞里只留下以杨得志为核心的兵团指挥部和一部分警卫战士的四节车厢。
此时是白昼,外面阳光明媚,但洞内依旧漆黑一片。战士们规规矩矩地待在车厢内,有的擦拭枪械,有的参谋围坐一团研讨地图,制定作战计划。……然而,山洞外的炮声轰隆隆不断,依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美军投掷的炸弹威力巨大,数次轰炸甚至导致洞顶岩石崩塌,巨石砸在车顶上。战士们虽躲在车厢里,却真切感受到了地动山摇的威胁。初次出国的兴奋和激动,早已被阵阵炮火的隆隆声冲淡,众人焦急地在黑暗洞穴中等待夜幕降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弯月悬挂夜空,漫长的等待告一段落。现在,出发的时刻到了!
夜深人静,忽然,“哐当”一声巨响!起初大家以为是车头挂上车厢,火车准备启动。可随即,桌上茶杯和水壶纷纷跌落,战士们抓紧椅子,仍觉得身体摇晃难稳。火车难道飞起来了?疑问在每个人脑中涌起。
“等下,我感觉火车在往后倒退!”一声颤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杨得志正专心分析前线局势,开始没察觉异常,只觉得车身晃动异常剧烈。
听见疑问,他立即放下地图,走到窗边查看。惊讶地发现窗外景物正朝相反方向快速倒退,心头猛然紧缩!
车厢内的战士们迅速慌乱起来,纷纷议论和惊叫。杨得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明白越是紧急时刻,自己越不能乱了阵脚。若连指挥官都失态,士兵们就更无力应对。
正当大家焦虑无措时,车厢突然剧烈向后倾斜,战士们跟着摇晃跌跌撞撞。桌上的茶具纷纷落地,打碎成片。众人清楚感觉到火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滑落。如何应对?无人知晓。
杨得志与参谋们紧张聚集,试图想出对策。这时,作战科长余震跌跌撞撞跑进来说:“首长,车头没了!”
杨得志震惊极了,探头一看,果然火车头消失不见。
“快去拉制动闸!”一名军长高喊。几名警卫战士立刻冲向制动闸,用尽全力才终于将其拉紧。
“吱吱”摩擦声响起,车轮与铁轨摩擦出火花,众人以为制动生效,但火车反而开得更快,仿佛脱缰野马,完全失控。整个车身颤抖剧烈,火星四溅,令人心惊胆战。
其实,没有车头牵引,即便拉下制动闸也无济于事。四节车厢内坐满了第十九兵团的骨干和指挥部成员,指挥中枢都在此。如此关键时刻,怎能眼看着自己部队的指挥枢纽就在眼前崩溃?
“不行,同志们,快跳车!”兵团副司令郑维山大声喊道。杨得志听了,既震惊又担忧。
现在车速飞快,贸然跳车几乎等同于死刑,他急忙呼吁大家暂缓行动。
约十几分钟后,火车滑至定州车站附近。地势平坦,众人心想火车应会逐渐停下,生还希望大增,纷纷松了口气。
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定州车站的铁轨上,一列正在卸货的列车正停着。众人心头骤紧:若两列火车撞上,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两车距离越来越近,绝望在车厢内蔓延。
关键时刻,一个黑影“嗖”地冲向铁轨。杨得志看到他忙碌地拨弄道岔,列车随即顺着另一条轨道缓缓驶开。
经过长时间移动,列车终于平稳停下。干部战士们陆续下车,庆幸无一人受伤。
不久,杨得志找到了救了他们一命的“神秘英雄”。竟是个十三岁的朝鲜男孩。
他背着一支美式冲锋枪,衣衫破旧打满补丁,小脸和手冻得通红,令士兵们心生怜惜。杨得志亲切握住他的手,反复道谢。
这个男孩可能根本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大汉是谁,更不理解自己刚才挽救了多少生命。
他默默地注视着众人,不发一语。后来发现,他是朝鲜本地人,听不懂汉语。大家乐了起来,男孩也跟着笑。
附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充当了临时翻译。他解释说:“这孩子家人都上前线了,他年纪小被留在家中,接替哥哥工作,成了车站的扳道工,也兼顾着警卫。”
杨得志感动不已,吩咐警卫员给这瘦弱的孩子送去食物。孩子像许久未饱餐,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嘴角带笑,似乎在向大家道谢。
大约一个小时后,火车头从后方追上,大家回到了这节险些让他们丧命的车厢。
杨得志得知车祸原因:车头最初挂钩失败,反而撞击车厢导致几节车厢滑落。车头重新挂好后,众人告别小男孩,继续踏上征途。
彭德怀在前线日夜期盼的援军——第十九兵团,终于安全抵达,准备投入战斗!
1951年4月6日,杨得志斗志昂扬地走进志愿军司令部。司令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股配资网站-股票配资开户网-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