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29 20:55:40
过去的岁月里,中国军事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将领,而许世友将军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许世友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出众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军事史册上留下了浓重而鲜明的印记,成为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军事传奇。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儿子许援朝同样在军旅生涯中崭露头角,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
如今,许援朝已经成为一名军衔至少为少将的军官,身着军装,英姿飒爽,展现出军人的风采。
许世友与其两任夫人一共育有七名子女,其中包括四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长子许光是许世友与第一任妻子所生,其他六个子女则是与最后一任妻子田普共同抚养。
尤其是最小的女儿,白皙嫩滑的皮肤令许世友倍感疼爱。
当时正值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建设,贸易事业如火如荼,举国上下洋溢着发展热情。
因此,这位小女儿被许世友取名为“许经建”,寓意着经济建设的希望与期待。
一个娇弱的女孩,却有一个充满阳刚气息的名字,体现了许世友深厚的爱国情怀。
展开剩余93%不过,随着她长大成人,最终改回了自己的名字。
在那个时代,许世友的子女们受到军人父母的影响,成年后几乎没有选择其他行业的发展方向。
小女儿许经建长大后,也计划投身军旅生活。
然而,当时国家正经历“十年动乱”,许世友担心女儿会因此受到牵连和伤害。
尽管如此,子女们即使遭遇磨难,也从未放弃过军人的职责与身份。
经过几夜的深思熟虑,许世友最终支持了小女儿从军的决定。
许经建觉得,既然自己既不从政也不经商,这样一个带有经济色彩的名字实在不合适。
田普看着丈夫充满疼惜地望着小女儿,理解了他心中的忧虑。
田普提议:“不如叫她‘小兵’吧,做个平安稳当的小兵,一生平安。”
接着又说道:“让她跟我姓,就叫田小兵。”
许世友点头赞同,最后这个小女儿随母姓田。
至于本文的主人公许援朝,从名字就能看出,他出生于许世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归国之后。
许世友从不为子女谋取便利。
当他权势达到巅峰时,虽有人想借助他的影响为子女“开后门”,但均遭他断然拒绝。
退休之后,他更是坚持公平对待子女,绝不为他们走捷径。
许世友性格刚毅,行事严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是一以贯之,尊重子女自身的发展。
以大儿子许光为例,他出生在战乱年代,自幼与父母一同经历艰难困苦。
由于父母皆为军人,无法常伴其身边照顾他。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光才开始过上正常孩子应有的生活。
许世友曾掌握极大权力,甚至能左右军区副职干部的升迁调动。
许光1950年入伍,服役多年,但始终停留在副团级,未能晋升。
他看到同期入伍的战友多已晋升,而自己却未获提升,内心难免焦虑。
多次想向父亲提出请求,但碍于对父亲性格的了解,始终未敢开口。
实际上,许光多年停滞不前,正是由于父亲的诸多顾虑所致。
有一次,许光忍不住流露出升职愿望,许世友脸色一板,严厉地质问:“你受过几次伤?当过几次敢死队?为人民做过什么了不起的贡献?”
看儿子神情愧疚,许世友拍拍他的肩膀,严肃劝诫:“好好学习,踏实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作为开国功臣大将军,许世友去世时,他的子女们均为团以下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没人凭借父亲的名望坐享其成。
他对子女要求严格,绝不为子女的升迁说一句话,也不插手他们的事业。
三个儿子中,军政生涯走得最远、最成功的是小儿子许援朝。
作为政治局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千军万马,在家中也严格管理“童子军”——他的六个子女。
未上学时,六个孩子谁也不能赖床,许世友带他们像部队训练一样早起做操。
在军人家庭长大,自然有一套严明的规矩。
六兄妹按身高从高到低排列整齐,许世友站在面前,仿佛指挥士兵,而非自己的孩子。
他的严肃与威严,源自多年打仗锻炼出的军人气势,令孩子们不敢调皮。
许援朝虽是男孩,天性活泼好动,但知道一旦捣蛋,迎接他的必是父亲严厉的“爱之鞭”。
许世友用军队训练时的口令指挥“童子军”,孩子们训练立正、稍息动作规范。
训练最后是跑操,几个男孩奔跑如飞,但小女儿许经建却因腿短、体力不足,总被抛在后面。
这时,许世友作为父亲的柔情流露出来,他陪着小女儿边跑边鼓励:“加油,坚持住!”
随后,他突然大喊:“立正,全体向后转!”
小女儿惊喜地回头,许世友再喊:“向前跑步走!”
结果许经建从队尾变成了第一名,开心地大喊:“我跑第一啦!”
许世友和孩子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就这样,在将军父亲的严格教导下,许世友的子女们对军人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尤其是三个儿子,对军人的憧憬更加深厚。
许援朝立志长大后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军人,因此他常随父亲习武,锻炼身体。
不过,男孩毕竟有调皮的时候。
有一次,许援朝和哥哥许建军顽皮时被许世友逮个正着。
许世友一手提起一个孩子,找地方就开打。
他力气大得惊人,一只手摁住许援朝,另一手猛拍他的屁股,打得许援朝哇哇大哭。
哭声引来母亲田普,心疼的她试图阻止丈夫。
但许世友当时怒不可遏,田普力气不够,无法拦住。
幸好最后守门的警卫员进来帮忙,才制止了许世友。
此后许援朝和哥哥变得更加乖巧,甚至比姐姐妹妹们还听话。
在三个儿子中,许世友曾说,最对不起的是长子许光,最操心的是二儿子许建军,而最放心的反而是小儿子许援朝。
随着子女们逐渐长大成人,许世友决定让他们自立门户,拒绝“啃老”。
大女儿许丽热爱文艺,擅长歌舞,后来成为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文艺兵。
其余兄弟姐妹大多从军,虽服役军种和军区各不相同。
两个小女儿入伍后驻守大别山区等艰苦地区。
看到兄弟姐妹四处奔波,许援朝选择留在南京军区,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
许援朝生于军人世家,自幼接受父亲军人风范熏陶,继承了父亲的血脉和军事才能。
虽然工作地点在南京,但许世友曾严格要求:“你们都大了,要自立自强,自己过日子去!”
不过,因距离较近,许援朝晚年一直悉心照料父亲。
许世友退休后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战争留下的伤病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显现。
因病情加重,中山陵医疗条件有限,医生们建议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然而,许世友性格固执,坚决不愿离开中山陵。
最终,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达成共识,需征得家属同意。
工作人员迅速找到正在南京的三儿子许援朝,后者心痛地守护着昏迷的父亲。
南京军区总医院组建精干医疗小组,对许世友实施系统治疗。
可惜,1985年10月,许世友因治疗无效去世。
小儿子许援朝陪伴父亲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1983年,部队实行年轻化改革,许援朝当时是南京军区机关的参谋。
年轻人纷纷晋升至处长职位,许援朝的表现也极具实力。
但即使父亲许世友有权势,他也未曾通过任何方式为儿子谋取职位。
许世友对儿子的升迁“金口不开”,毫不干预。
父亲去世后,许援朝凭借自身能力,从副处长逐步晋升为处长、副师长。
2000年,他获得少将军衔。
2009年,江苏省军区司令员陈一元少将退休,许援朝接任此职。
在授职当天,一向低调的许援朝首次亮相媒体,身着军装,英姿飒爽。
作为许世友将军之子,许援朝肩负沉重的期望与责任。
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军人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始终以身作则,严守军人职责,对部队和士兵充满热爱与担当。
许援朝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仅凭父亲的名望,而是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和过人的才能。
他的一身军装和挺拔的风采,是中国军人崇高精神和无畏勇气的象征。
无论未来走向何方,许援朝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军人的光辉史册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幼子许援朝,现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股配资网站-股票配资开户网-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